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奈斯比:世界重心早已東移

2010-09-12 01:35 旺報 記者邱詩文/綜合報導
 世界步入「後金融危機時代」,「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但著名的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John Naisbitt)與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秦亞青均認為,各國力量態勢開始「向東(指亞太地區)向南(指發展中國家)」運行;且西方觀點不見得正確,國際體系中的規則,要符合更多發展不同的主體的最廣泛利益,才能使大家服氣並遵守。

 發展中國家 群體崛起

 在剛剛結束的大陸全國政協「21世紀論壇」舉辦期間,新華社特別針對「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治理」等國際議題,邀請奈斯比與秦亞青進行對話。奈斯比認為,金融危機爆發前很久,世界重心就開始從西向東轉移,金融危機是一個小事件,並未影響到世界主要力量的調整。

 秦亞青卻認為,金融危機後「一超多強」的基本框架雖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但實力分布卻是有消有長,開始「向東向南」運行。「向東」就是亞太地區成為世界政治的重要地帶;「向南」就是發展中國家呈現群體崛起的態勢。

 金融危機暴露出全球治理體系出現很多問題,對此應該怎麼調整?奈斯比打比方說,在國際關係中,幾乎所有的現行交通規則,都是由西方國家制定的。他們認為所有在路上跑的車都得遵守這個規則,這個規則就成了國際規則。他們這一觀點不見得正確。

 規則要符合廣泛利益

 秦亞青則認為新興國家沒有尋求推翻現有這些交通規則,並不要求「紅燈行、綠燈停」,不過是希望在某個地方加個拐彎燈。現在世界經濟規模比過去大那麼多,新興經濟體不斷增加。新進來的車對規則提出改進意見,也是正當要求。

 他表示,原來制定規則的大國,雖然意識到了只有現在的燈不夠,但出於自身利益又希望規則大體延續。怎麼調整和改善這些規則?舊車和新車肯定有利益糾纏,談判過程會很複雜。秦亞青認為,國際體系中的規則,要符合更多發展階段不同的各種行為體的最廣泛利益,才能使大家服氣並遵守,最終希望像歐洲的一些地方那樣,雖然沒有交通規則,但大家更遵守交通秩序,達到理想的社會狀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