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Windows 7上市在即 專家卻不看好它能帶動PC銷售熱潮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電腦產業近來表現亮眼,包括 Dell (DELL-US;戴爾電腦) 第 2 季獲利優於預期,股價因此大漲;以及全球晶片大廠 Intel (INTC-US;英代爾) 調升個人電腦處理器銷售預期;再加上 Microsoft (MSFT-US;微軟) 也將在今 (2009) 年 10 月 22 日推出新一代作業系統 Windows 7 取代問題層出不窮的 Windows Vista,且可望進一步推升個人電腦銷售量。
這多項好消息,終於在多年後讓個人電腦市場再度吸引華爾街的投資目光,讓投資人對 PC 產業重新充滿希望。也讓分析師認為 PC 產業將會有顯著的振興。

問題在於振興程度會有多「顯著」?在 Vista 推出以前,每當有新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推出,就會引起企業和消費者的購買熱潮,而且不只 PC 狂賣,印表機、滑鼠和軟體也會跟著熱銷。

某些分析師指出,這次推出新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有可能會讓 PC 再現熱賣狂潮,因為有許多人根本沒有去買 Vista 作業系統,現在約有 6 億台 PC 還在使用 9 年前推出的 Windows XP。

但是,《BusinessWeek》的資深作者 Burrows 認為,看多科技股的投資人可能要失望了。

考慮到目前整體經濟仍然疲弱,根據調研機構 IDC 調查,PC 全球第 4 季銷量可望增加 6.9%,將是本年首度季成長。但是,仍遠低於 Windows 95 上市時增加的銷售率。且 IDC 預期 2010 年全球電腦銷量將只增加 6.1%。

IDC 的分析師 David Daoud 表示:「有許多人對於是否該出手消費仍一再考慮,難以決定。」

微軟 (MSFT-US) 拒絕對此發表看法。但即使是微軟也試著先打預防針,降低新作業系統發行所帶來的期望。微軟的投資關係負責人 Bill Koefoed 在今年 8 月對股東表示:「坦白說,新作業系統發行所帶來的影響可能要分好幾年發酵。」

不過,這不是 Windows 7 的問題。在初步測試中,除了安裝上有點複雜,Windows 7 獲得一致的好評。

除了穩定性和開機速度優於 Vista 外,Windows 7 讓PC 在高速網路上運作得更為良好,而這點很重要,因為現在有許多企業在網路上使用軟體的比例越來越高。

對於消費者而言,使用 Windows 7 也能更加方便的在線上收看和分享高畫質檔案。全球最大繪圖晶片商 Nvidia (NVDA-US;英偉達) 執行長黃仁勳就說:「Windows 7 可以讓 PC 更加色彩繽紛。」

經濟問題是 PC 短期內滯銷的最大因素。儘管有許多企業已經在增加資本支出,不過,現階段大部分都還會繼續使用既有的電腦。

有些企業人士就表示,他們會盡可能地延遲電腦升級的時間,也許有可能會等到 2012 年,對他們而言,電腦升級至 Windows 7 沒有甚麼價值。

相對之下,消費者也許會更傾向接受 Windows 7,不過消費者一定會對價錢斤斤計較的。

根據研究機構 NPD 的分析師表示,手頭拮据的顧客已經讓 PC 的價錢由 835 美元降至 680 美元。而且,有許多消費者現在寧願選擇較便宜的小筆電。

小筆電市場成功的部份原因也可歸功於微軟供應了小筆電版本的 Windows XP,且定價僅 15 美元。而現在微軟想要回頭將 Windows 7 的定價提高,不過,這點恐怕很難做到。

哈佛的商學院教授 David B. Yoffie 表示:「整個電腦市場都往低價的趨勢移動。微軟雖想重回 1995 年的榮光,但是環境早就改變了。」

PC 市場若能有任何銷售成長整個電腦業界都會樂見,因為不僅微軟受惠,而是整個業界都可雨露均霑。舉例來說,晶片商在經濟衰退時,就必須大砍產能,而現在由於存貨緊縮,終於讓晶片價格有上漲空間。

NPD 的分析師認為,新的作業系統非常優,讓每個人都十分期待,不過,PC 產業引領風潮的日子早就已經過去了。

手機廣告市場 電信業者必須加入的三個理由

FIND研究員:黃競樺

當手機廣告產業興起之際,電信業者在產業鏈中的角色一直受到廣泛討論。全球通信服務商Comverse的副總Guy Yaniv提出了電信業者必須加入手機廣告市場的理由,並針對他們所應扮演的角色提出幾個具體方向。

無庸置疑的,手機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從傳簡訊到查詢最近的電影院的放映時間等。再加上競爭激烈的市場,建立品牌聲譽是企業基本的生存之道,這些都加強了手機廣告存在的必要性。
手機廣告已被看好多年卻未完全發展成熟,主要是電信業者和廣告主未能充分感受到手機廣告帶來的效益,關鍵原因在於電信業者所持有的用戶資料庫未能與廣告主的創意或核心概念完美的結合。

以下歸納出電信業者必須擁抱手機廣告的三個理由:
一、維繫舊顧客
隨著手機成為消費者不可或缺的貼身物,他們對於手機服務的期待就愈來愈高。電信業者在這當中應該扮演品牌(/商品)與手機用戶之間的溝通橋樑,並讓手機成為維繫顧客關係的管道。目前許多的手機行銷案例都跳過電信業者,直接在WAP網站上執行,這使得消費者常收到和自己不相干的廣告,感覺受到干擾,甚至想換掉電信商。

二、強化使用者經驗
廣告主能借重電信業者所提供的可靠服務以及和用戶端所建立的長期關係,創造成功的行銷溝通方案。電信業者擁有寶貴的用戶資料庫,得以發送客製化及相關度更高的廣告。除此電信業者累積長期服務客戶的經驗,不管在通話服務、行動加值服務或手機的專業Know how上,都是他們在手機廣告市場上不能缺席的理由。

三、減少ARPU的損失
電信業者已意識到語音和簡訊的收入正在銳減,要提高其ARPU就必須透過廣告來重新包裝通話或加值服務方案,尤其在不景氣的時代,消費者更是勒緊荷包,惟有以接收廣告為交換條件,提供折扣或免費誘因,才有可能驅使其繼續使用服務。
綜合以上,電信業者加入手機廣告市場的迫切性已相當明顯--增加營收,提供良好使用經驗來維繫顧客忠誠度、提高荷包佔有率。

以下將提出具體作法供電信業者參考:
電信業者可透過差別定價來加速手機廣告的接收速度,例如提供給願意接收客製化手機廣告的用戶,較便宜的資費或服務方案,而不願接收的用戶則維持一般收費水平。

電信業者不斷創造差異化優勢以維持其在市場上的地位,而手機廣告亦能強化此優勢,如果今天手機廣告能吸引消費者目光,並帶給消費者正中需求的資訊或好處,如此便能增加其對手機的依賴感、期待及忠誠度,降低轉換速度。但前提是廣告必須提供有用的資訊而非強迫中獎的廣告。

當電信業者提供愈多元的加值服務給消費者(如:多媒體影音簡訊、行動定位服務、行動上網、行動交易、訂票服務等),消費者將花愈多時間在手機上而將手機視為一重要媒體,這將有助於消費者把目光從傳統媒體轉向數位媒體,如此,便有利於跨平台、跨媒體的行銷活動操作。

雖然目前電信業者面對廣告商機仍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但不管如何,電信業者若能積極投入手機廣告市場,對於廣告主、消費者和整個行動產業來說都將受惠。
資料來源 : MobiAD

WiMAX欠缺歐美市場奧援 優勢正被LTE侵蝕

作者\ 鍾榮峰

根據全球電信軟體市場研究機構Analysys Mason的報告指出,Google和Intel等,已取消對Clearwire公司數十億美元的WiMAX網路投資。報告中並指出,儘管美國WiMAX電信營運商Sprint,正藉由Clearwire鋪設覆蓋全美的WiMAX網路,不過用戶成長速度卻非常緩慢。

Analysys Mason高級分析師在報告中認為,這對WiMAX的發展來說並不是件好事,目前發展趨勢有跡象表明北美的CDMA營運商可能會轉向LTE。

Terry Norman表示,在過去的2~3年,WiMAX技術已在發展中國家取得強而有力的立足點,不過基礎建設進展卻不足。Analysys Mason認為,如果沒有歐美等國擴大銷售市場規模來持續奧援,發展中和新興國家市場能否支撐Cisco、Intel和Motorola等研發WiMAX技術的廠商來提供足夠的成長規模,值得懷疑。

Analysys Mason報告中指出,目前已開始從歐美市場上看到一些WiMAX可能會越走越艱難的跡象。例如,Ericsson最近收購Nortel CDMA和LTE無線部門資產,這鼓勵其他CDMA營運商轉向LTE演進,北美地區用戶對LTE的接受度也會隨著提高。中國華為最近也在德州的東北部城市Richardson設立一個全新的LTE實驗室,就近讓北美的CDMA營運商試驗LTE網路。

另一方面在歐洲市場,Analysys Mason的研究部門最近針對歐洲的行動網路營運商進行一系列廣泛調查,結果顯示沒有一家受訪的行動營運商表示願意採用WiMAX技術。

Terry Norman表示,在固定網路基礎設施尚待加強的發展中國家,WiMAX技術是一種理想的寬頻接取技術。然而,例如2.6GHz等寬頻無線頻段的不足,導致WiMAX技術無法利用早先一步確立規格的領先條件,在歐美市場穩固既有優勢。

LTE聲勢高漲的轉變趨勢,已引起同樣是競爭對手的WiMAX陣營以及背後影武者英特爾的高度關注。儘管目前行動WiMAX商用化網路佈建速度比LTE來得快,而LTE規格還要等到今年底才會底定,但LTE可直接和現有系統接軌,是其一大優勢。況且WiMAX和LTE通訊底層架構大同小異,因此LTE和WiMAX進一步整合並非不可能,在LTE聲勢浩大的情況下,WiMAX未來被LTE大吃小的威脅態勢,也讓其陣營憂心忡忡。

但LTE與WiMAX之間不只是技術層次的角力,更是電信營運商集團在商業模式和政經實力的大對決。3GPP組織主要成員是在全球各地家大業大的電信巨頭,影響力令人瞠目結舌,IEEE力挺的WiMAX標準似乎也越來越勢單力孤。

未來行動寬頻規格能否定於一尊尚未分曉,幾個變動因素包括商業模式、技術演進、市場需求、ROI投資效益、頻譜資源分配等,仍在影響行動寬頻規格的演進方向。LTE和WiMAX之間,應該還有一段很長的競爭之路要走。

樂金:明年中LED、LCD電視差價縮至20% 全年電視銷量大增47%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南韓電子巨擘樂金 (LG Electronics Inc.;066570-KR) 的家庭娛樂部門總裁 Simon Kang 周日對媒體透露,公司目標明年出售 2500 萬台液晶 (LCD) 電視,較預估今年銷量 1700 萬台大增 47%。

樂金是全球第 2 大液晶電視製造商,公司預期下半年營業利益率,將可能由上半年的 2.7% 增至 5%。而今年預計出售的 1700 萬台電視中,目標採用 LED (發光二極體) 背光技術的平面電視銷量,可達 40 萬台。

樂金預定在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商展─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 (IFA,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今年會事中,推出使用最新 LED 背光技術的 LCD 電視。

Kang 於會前向記者表示,由於傳統 LCD 電視及 LED 電視的售價差距,預估在明年中左右可由目前的 70% 拉近至 20% 以下,屆時後者銷量將迅速增加,而出現取代前者之勢。

樂金將先於本月中推出名為 Borderless、採最先進的LED 背光技術的 LCD 電視,該產品去除了螢幕與外環之間的接合處。

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的產業價值鏈現況

金屬中心 ITIS計畫 陳靖惠

一、前言

在電動車的發展歷程上,由混合電動車開始已逐漸推展到純電動車,而以純電動車普及實用化的角度來看,最核心的關鍵就在電池的技術.電池的整個產業價值鏈(如圖1)從最上游的正負極材料資源,中游的電芯及pack,到下游終端的汽車應用,如何有效的進行整合來提昇台灣在電池領域發展的競爭力,是我們當前極需去思考的問題,因此底下我們就從電池的上游及中游分別加以探討。


二、上游原材料 談到這個,我們就必須先從整個電池的種類來看,根據電能產生的方式,電池可分為「化學電池」、「物理電池」、「生物電池」等三大類,而目前我們在各種場合、各種用途所使用的電池,幾乎都屬於「化學電池」,「化學電池」還可再分成「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一次電池」是指使用完便不能再使用的電池,像是我們生活上常用的「錳鋅乾電池」、「鹼性乾電池」等;「二次電池」則是當電能用完後,經由充電又可以重複使用的電池,就是目前電動車所發展的電池。而「燃料電池」,則是與一次電池及二次電池不同,它是以電池內部所生之化學反應的物質為燃料,並透過外部不斷供應燃料的方式,進而持續製造電能的一種電池,目前受限於各國的技術發展,因此所謂的燃料電池是以利用氫、氧為燃料的電池為主,整個電池的分類架構繪製如【圖2】所示。我們可以從【圖2】清楚看到,現階段純電動車所談論的電池,則是指可充電重複使用的二次電池。


資料來源:電池がわかる,2009.03 / 金屬中心產研組整理,2009.07
二次電池最上游的正極材料礦資源,包括鋅、錳、鉛、鈷、鎳、磷、鐵、鋰及各種化合物,其中鈷和鋰用量最大,但是在全球的蘊藏量有限的情況下,使得目前各大車廠皆以能否有效掌控金屬礦源為主要的競爭方向。

鈷酸鋰是最早實現商業化應用的材料,技術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並己廣泛應用在小型低功率的可攜式電子產品上,如手機、筆記型電腦、電子產品等,由於終端應用的需求增長,導致鈷酸鋰最高攀升至台幣240萬/噸,前一陣子受到金屬危機的影響最低回檔到台幣80萬/噸左右,毛利始終能維持在10%以上,因此市場上對於鈷酸鋰的行情,依然表現的十分樂觀。

鎳氫電池在汽車動力系統的應用上曾經有過不俗的表現,如Toyota Prius。但由於記憶效應的問題以及製造成本高,目前已有逐漸被取代的趨勢,現階段,磷酸鋰鐡電池是最被看好的產品,據統計,2008年全球供應量達1500噸,其中A123供應750噸,佔全球一半的量,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供應商。而根據Advanced Automotive Batteries的推估,2015年全球車用鋰電池的產值將高達40億美元。

鋰電池的上游材料除了正極材料之外,尚有負極材料、電解夜、隔離膜等,其詳細材料結構如【圖3】所示。


隔離膜是鋰電材料當中技術門檻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價值材料,毛利率可以維持在70%以上,占鋰電池成本的20-30%,全球能生產隔離膜的廠商屈指可數,如日本Asahi、美國Celgard及日本的Tonen。也由於隔離膜一直受制於國外幾個大廠,導致其價格居高不下,從而使鋰電池的原料成本提高。若從台灣自行投入研發或投資的 角度來看,隔離膜是典型的「高技術」、「高資本」的產品,而且從啟動到投產運行的週期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整個投資風險偏高,因此台灣在此塊僅有唯一的一家廠商投入。

電解液是影響鋰電池性能一重要材料,占鋰電池成本約12%左右,毛利率也高達40%,而電解液的主要材料LiPF6,占成本的50%,其生產成本約台幣40萬/噸,售價可高達每噸台幣160萬元,毛利率高達75%。LiPF6所使用的矽石和碳酸鋰,其身價也因為如此而水漲船高,金屬中心研究員陳靖惠就曾在5月的一場簡報中指出,全球碳酸鋰的蘊藏量以玻利維亞最高,佔了全球49%的量,因此,歐美及日本廠商,皆已紛紛擁入玻利維亞以尋求穩定的電池礦源。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並未有廠商能夠生產LiPF6,市場幾乎已快被日本的幾家大廠所壟斷,像是關東電化學工業每年生產LiPF6達950萬噸,SUTERAKEMIFA每年生產800噸,森田化學年產960噸,用於三菱汽車,而該公司在中國大陸江蘇揚子江化工園有一年產600噸的生產線,目前全球電解液的供需處於平衡,2008年總共消費約10億噸,主要就是供應鋰電池市場。未來一旦電動車實用化,更將為電解液帶來爆發性的成長。

負極材料、黏接劑、導電膠、極耳、鋁塑複合膜等在電池成本中所佔比例不高,其中負極材料台灣有中碳、莊鏵等代表性廠商,其他材料仍然大部分由日本及歐洲大廠壟斷,詳細參見【表一】。


三、中游電池芯
鋰電池產業鏈中游的電池芯製造和PACK組裝,相對而言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其中不乏像SONY、三洋、三星、LG、BYD、ATL、大陸BAK等大廠,台灣中游電芯廠目前以能元科技是最具潛力的廠商,這些廠商共同的特性是,資本實力強、品牌知名度高、技術成熟,而且有多樣生產及量產的能力,也由於如此,要投資一個能與國際競爭的中大型電芯廠,至少需要台幣30億元以上的資本,不過這是算是電池環節裡的核心,若想真正掌握電動車之鋰電,就必須要先從擁有自己的電芯廠開始,這應是台灣政府所應該加以扶持並推動的方向。

四、結論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鋰電池在未來的十年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是也由於鋰電的技術門檻最高,利潤最集中,因此成為各國廠商積極在努力的方向。目前阻礙動力鋰電池發展的瓶頸除了安全性的問題之外,就屬電池管理系統為最關鍵的項目,由於汽車動力電池的工作電壓是12V或24V,而單個動力電池的工作電壓是3.7V,因此必須由多個電池串聯而提高電壓,但由於電池難以做完全均一的充放電,因此導致串聯的多個電池組出現充放電不平衡的狀況,進而影響電池的壽命及續電力。

基本上,動力鋰電池要得到很好的應用,技術上需要從材料、管理系統、機械加工等多方同時考慮,因此非常需要上、中、下游共同合作,依台灣發展電動車的策略來看,若核心上游原料無法本地化,那麼發展就勢必得受制於人,如何以電池為核心,對上游材料、管理系統提出需求,形成一個完整產業群,來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是台灣迫切應思考佈局的方向。
提供單位:ITIS智網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工研院PID 技轉台廠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工研院系統晶片科技中心(STC)昨(3)日發表全球第一個內建WiMAX晶片與A
ndroid作業平台的個人行動上網裝置(PID)。STC主任吳誠文表示,成功整合
這兩項最夯產品技術,並取得及申請數十項專利,技轉台廠,明年將進一步縮
小到手機規模,希望協助台灣廠商進入智慧手機量產市場。

由Google主導的Android行動平台,在全球掀起Android智慧型手機熱潮,宏達
電已推出三款Android手機搶市。而可以提供大量頻寬行動上網的WiMAX,更是
各國爭相建置的寬頻基礎建設。吳誠文說,晶片中心累積五年開發PAC Duo多媒
體晶片的基礎,去年Google公開Android原始程式碼後就積極投入開發,終於順
利整合WiMAX晶片與Android上網作業平台,開發出PID產品技術。

工研院這款PID概念機,整合晶片科技中心自行開發的PAC Duo多媒體晶片,可
滿足智慧型手機多媒體上網需求。吳誠文說,PID結合WiMAX晶片高頻寬的傳輸
優勢,與Android高效能的上網作業平台,充分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未來
應用範圍包括:即時接收災害資訊、行動SNG、多媒體上網娛樂、即時地方資訊
(LBS)、網路影像電話等各種需即時傳輸的多媒體影音服務。

閱報祕書/PAC Duo與MIMO Mobile WiMAX晶片

一、PAC Duo(多媒體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

工研院晶片中心自主開發的PAC Duo,是台灣第一顆相容Android軟體平台的高
畫質多媒體系統晶片,可在個人行動裝置連上Google的各種網路服務及其他影
音多媒體應用,也支援手持行動裝置,提供較現有DVD提高二至三倍的高畫質影
音多媒體處理能力,滿足智慧型手機的多媒體上網需求。

PAC Duo內含ARM926處理器,以及兩顆自行開發的32位元低功耗多媒體數位信號
處理器(DSP),可支援高效率的影音編解碼標準攝影,以及高畫質的影片播放
功能。

二、MIMO Mobile WiMAX Chip(多輸入多輸出WiMAX晶片)

工研院晶片中心開發的多輸入多輸出WiMAX晶片,包含整合射頻收發器及基頻的
WiMAX系統晶片整合方案,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這顆系統晶片具有大範圍動態功率調整與良好的接收靈敏度,藉由頻寬的動態
配置,提供高品質與高效率的多媒體傳輸,可運用於WiMAX通訊服務,此系統的
相關技術,也與制定中的下世代無線通訊標準LTE(Long Term Evolution)具
有互通性。 (記者李珣瑛)

工研院完成PID研發 盼導入智慧型手機

〔中央社〕工研院系統晶片科技中心今天發表內建WiMAX晶片與Android作業平台的個人行動上網裝置 (PID);晶片科技中心主任吳誠文表示,希望未來能夠導入智慧型手機量產。

吳誠文指出,晶片科技中心經過1年時間努力,順利整合WiMAX晶片與Android上網作業平台,開發出PID產品技術。其中,WiMAX晶片技術將可提供大量頻寬,讓PID能夠傳輸即時影音等資料。

吳誠文說,PID同時整合晶片科技中心自行開發的PAC Duo多媒體晶片,將可滿足智慧型手機多媒體上網需求。

吳誠文表示,晶片科技中心開發出的PID傳輸資料速度比現在的3G技術快5倍,傳輸畫質也比現有DVD提高2至3倍;將可廣泛應用於即時接收災害資訊、行動SNG、多媒體上網娛樂、即時地方資訊及網路影像電話等。

吳誠文預期,以國內產業界過去的手機製造基礎,未來投入內建WiMAX晶片與Android作業平台的智慧型手機生產,應可推出約新台幣1萬元的機種,可望帶動市場高度成長。

吳誠文估計,今年WiMAX手機出貨量將不到100萬台,預期2013年可望激增至2701萬台規模。

降低台廠門檻 工研院開發WiMAX晶片技術

ZDNet記者曠文溱 /台北報導
2009/09/03 19:42:01
協助台灣廠商進軍行動寬頻裝置市場,工研院將提供WiMAX晶片的IP,幫台廠省去過去必須支付國外晶片廠商大筆權利金的成本。
工研院系統晶片科技中心今(3)日對外發表一顆整合射頻收發器及基頻的WiMAX系統晶片,採用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傳輸速度可達60Mbps,比現行3G技術快5倍。除了可運用於WiMAX通訊服務外,相關技術也與制定中的下世代無線通訊標準LTE (Long Term Evolution)具有互通性。工研院系統晶片技術中心副主任馬金溝表示,WiMAX晶片的IP已經可以提供技術轉移。

台廠將優先受惠。馬金溝表示,過去諸如宏達電(HTC)或其他台灣手持裝置廠商,採用高通(Qualcomm)或三星(Samsung)手機晶片技術時,都必須被剝上兩層皮:先必須購買包含軟體的系統公板;之後上述晶片業者又會要求針對每支銷售出去的手持裝置,抽取5%左右的權利金。

「政府扶植WiMAX產業,所以工研院進行晶片技術研發:台廠如果採用我們的IP,只需要支付使用權,」馬金溝表示和國外晶片業者收取的費用相比,兩者的差距是天壤之別。

工研院是在今日首度對媒體發表這項技術,還沒有正式與台廠接洽。除了WiMAX晶片以外,工研院也在今日一併發表可以相容於Android作業系統的高畫質多媒體系統晶片PAC Duo除了可在個人行動裝置上連上Google的各種網路服務以及其他影音多媒體應用之外,也支援手持行動裝置提供比現有DVD提高兩到三倍的高畫質影音多媒體處理能力,滿足智慧型手機的多媒體上網需求。

工研院表示採用自家研發的PAC Duo晶片和WiMAX晶片的Andriod手持裝置,具有高效能價格比:工研院展示了一台名為個人行動上網裝置PID(Personal Internet Device),表示下載速度達31Mbps,終端價格可以壓低到八千元左右。遠比下載速度為3.6Mbps的iPhone要價兩萬多元,或者市面上要價一萬元到兩萬五千元不等的Android手機,來得平易近人。

「在中國移動來台尋找硬體廠商推出手持裝置的同時,台廠必須思考如何用更便宜、更鄰近的技術,加速打入無線寬頻技術裝置的供應鏈,」馬金溝說。他表示由於工研院已經完成了所有底層硬體開發,因此台廠只要專注在應用,打造出客製化的服務。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Nokia,你沒看到午餐快被吃光了嗎?

我此刻不想幫諾基亞(Nokia)說話…這個可人兒曾經擁有輝煌的手機業務,而且仍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芬蘭三明治」──我預測,他的PC與手機市場競爭者將會逐步蠶食其市場領導地位。

Nokia的最新產品透露了他失去領導地位的跡象;該公司近日發表的N900企圖單挑iPhone,但事實上,Nokia已經輸掉了爭取智慧手機霸主的戰役,甚至難望iPhone項背。Apple不只帶來了最令人矚目的手機上網體驗,也建立了規模最大、最活躍的軟體開發商生態系統。


這幾年,Apple一直在鼓吹「任何你想得到的酷點子,都能有種應用程式來實現它」的觀念;為了爭取消費者的青睞,該公司以衍生自其知名桌上型電腦軟體的、穩固的作業系統為基礎,召集了一群軟體開發商前來效命。


反觀N900,是採用罕見的Nokia自主開發Linux變種Maemo (花了五個產品世代的開發時間);但軟體開發商們一直弄不清楚他們是否該支援Maemo。在此同時,Apple已經成為智慧手機之戰的大贏家;新崛起的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則成為軟體開發商們的第二選擇。


還有RIM,也仍舊好整以暇地在企業應用領域掌握領導地位,該公司以其讓人成癮的、可收發電子郵件的黑莓機獨霸一方,最近也推出了Storm、Bold系列新款手機,將「類iPhone」的選項提供給企業用戶。


N900本身並沒有問題,是個很棒的產品;它採用TI的OMAP 3430平台搭配ARM Cortex-A8處理器,內建1GB應用程式記憶體與OpenGL ES 2.0繪圖加速器,支援10/2 HSPA、Wi-Fi與Adobe Flash 9.4,儲存容量可從32GB擴充至48GB,並配備Carl Zeiss五百萬畫素攝影機。


但該款產品的500歐元訂價是一大敗筆,如果它不那麼貴、不那麼晚上市,沒有讓人困惑的軟體或是那些到處可見的競爭手機,它也許是不錯的產品──不過是落後iPhone好一段距離的第二名。


Nokia投身「Netbook熱」的舉動就更沒說服力了;幾天前,該公司推出了Booklet 3G產品,成為世界上數不清的、發表Wintel迷你筆電的廠商之一(採用Intel Atom處理器與Microsoft Windows作業系統)。


那不是「me-too」產品嗎?Booklet 3G與華碩(Asustek)兩年前率先推出的系統,以及Acer、Dell、HP、Sony等PC大廠一年前就推出的產品,差異性實在太小。Booklet 3G的差異點在於可輸出高解析度影像的HDMI介面(因為該產品的10吋螢幕無法播放HD畫面),內建網路攝影機以及支援定位服務與數位音樂的Nokia Ovi軟體。


但沒有人會為了這些功能去買Booklet 3G…現在的Netbook市場是在創造低於傳統筆記型電腦的新價位,而因為Nokia並沒有提及Booklet 3G的價格,依照其過去紀錄以及該產品的規格表看來,該公司正往錯誤的方向走。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曾預測,10吋Netbook產品將面臨的問題,是開始與現有的輕薄型筆記型電腦,產生在功能與價位上的重疊。該機構指出,迷你筆電的價格上揚趨勢,將會讓大多數打算採購迷你筆電當做第二台PC的消費者卻步。


Nokia會依循Acer與行動通訊業者AT&T等聯手推出產品綁合約的模式,尋找通訊服務業者合作銷售產品。但考量Booklet 3G的價格與太晚進入市場的劣勢,Nokia恐怕得擁有強大的火力與好運氣,才能在這個快速擴充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據說,Nokia也準備推出ARM/Linux-based的Netbook,這類產品與該公司的設計風格更接近一些;但眾所周知,Freescale、Nvidia、TI與Qualcomm等公司,已經試圖尋找合作廠商來設計這類產品(幸好目前很少有產品問世)。


Nokia有機會在這塊領域成為領導者,如果該公司能推出新穎、具競爭力的產品概念,並堅持它的金字塔頂端定價;但我想,Nokia也得花上好一番功夫,才能解決ARM/Linux Netbook所面臨的技術與行銷問題。


比較可能出現的景象,是Nokia這家手機龍頭,逐漸沉淪為第二線廠商;就算該公司聲稱在熱度仍高的中國手機市場吃得很開…再見了,Nokia,謝謝你曾經為手機世界所帶來的一切。


(參考原文: Opinion: Mobile industry will eat Nokia's lunch,by Rick Merritt)